“过了年,我们就准备把茶墨画廊搞起来,为画家提供更好的平台;同时,也让画院真正实现自我造血功能。”四川巴蜀书画院院长李鲤告诉记者。
据不完全统计,在四川,像四川巴蜀书画院这样的民营书画院有数百家之多,在它们周围,更是聚集了很大一批四川画家。
2010年初,我省提出大力打造“巴蜀画派”,民营书画院是打造“巴蜀画派”的一支生力军。民营书画院的生存状况如何?又该如何发展?日前,记者进行了调查。
记者调查
调查一:民营书画院有数百家
记者从省民间组织管理局了解到,仅在该局注册了的民营书画院就有16家。而在各市州、县级民政机构注册的民营书画院,更是有数百家之多。
在成都市区,有四海画院、四川长江画院、四川巴蜀书画院、四川乡情国画院等;在成都周边,有新都画院、双流画院等;在各市州,有渠县流江书画院、眉山东坡书画院等。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美术发展迅猛,而民营书画院也发展迅速,画家们经常在一起交流切磋,十分热闹。”省美协秘书长梁时民告诉记者,不少民营画院都集结了一批有自己特点的优秀画家,也在为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像全国美展有很多作品都来自这些画家。
调查二:搞活动找赞助
民营书画院中,一些由于有相关部门或者单位给予支持,能定期开展一些活动,而另一些书画院却往往需另辟蹊径。
李鲤是东北人,2000年来到成都后,她迅速和一大批书画家打成一片。大家开始经常搞一些聚会,或互赠书画,或交流学习。渐渐地,李鲤有了想法:能否成立一个画院,把这些画家聚集起来?
2007年,四川巴蜀书画院成立。起初,在成都送仙桥附近租了间30平方米的房间作为办公室,几乎没地方展示画作。2010年10月,由于李鲤和琴台路一家茶楼老板私交不错,画院又搬到了这家茶楼后院一间空房里,可以展示数十幅画作了。
画院成立后,开办了网站,组织画家写生采风,举办了一些展览。组织画家采风和办展览的费用通常在几万到十几万元不等,那么,这笔费用由谁来出?“只有凭借自己的社会关系,找企业和朋友赞助。实在还有缺口,只有自己填补。”李鲤说。
资金,是不少民营画院面对的共同难题。去年才成立的四川乡情国画院,是由11个“股东”每人出资2000元办起来的。“如果仅仅靠这些钱,根本不够印画册和办展览。”画院学术总监董维微坦言,四川乡情国画院负责人也因为和一家投资公司老板私交不错,所以投资公司暂时将成都蜀华街一个四合院免费借给画院使用。
此外,搞活动让一些企业冠名,为其宣传也是获取资金的途径之一。李鲤说,但这种冠名并不是无偿的,画院也会送一些画作给企业作为回报。
发展路径
路径一:树立鲜明风格
“作为画院,要在树立自身鲜明艺术风格的同时,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董维微心里明白,画院要想长期发展,为打造“巴蜀画派”尽一份力,目前的模式还比较“原始”。
四川有嘉州画派、大风堂画派、山峡画派、黄荃画派、湖州竹派等多个国画流派,风格多样。“如果画院不把自己的风格亮出来,很容易就被‘淹没’了。”董维微告诉记者,乡情国画院主打的就是田园山水画。而李鲤则认为,四川巴蜀书画院应当发扬自唐代以来一脉相传的古典传统画风,“目前我们画院的画家多走这一路线。”
路径二:打造民营画院聚落
“画院应当是书画服务提供商。”董维微认为,随着政府对文化越来越重视,送文化下乡、书画培训等项目势必越来越多,民营画院完全可以承担起一部分责任。
开办画廊,也开始成为一些民营画院“反哺”自己的方式。“画廊既可以起到小型美术馆的作用,也可以帮画家卖画,提成的收入,可以为办展览、搞学术研究提供资金支持。”李鲤说。
据记者了解,为解决资金难题,目前有一些民营画院自己也在做一些书画培训项目。
“除了画院自身建设、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外,还可以成立民营画院联盟,比如打造民营画院聚落,大家抱团发展。”梁时民说,民营博物馆和民营画院不同,前者很多本身就有资金,而画院则相反,如果再各自为政,很难得到较大的发展。“因此,让民营画院良性循环起来非常重要。”
记者手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民营画院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这些画院的出现,对于繁荣民间书画创作,提高普通人的文化修养大有裨益。不过,由于资金缺位等先天不足,让一部分民营画院举步维艰,更遑论打响品牌,办出自己的特色了。
不过,民营画院的力量又不可忽视,不少民营画院团结了一些有特色的实力派画家。它们的存在,对于繁荣巴蜀画坛,打造“巴蜀画派”有相当的积极意义。鉴于民营画院小、散、杂的情况,有关方面完全可以对其进行引导,甚至牵头整合画家、研究者、评论家等资源,将它们的力量拧成一股绳,为打造“巴蜀画派”给力。
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巴蜀画派”让人感动 :“四川更加美丽四川美术书法名家优秀作品展”在北京开幕,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现场观摩指导
四川新闻网北京5月5日讯(记者杨可心)一年前,50多名省内外川籍书画名家分赴阿坝、德阳、绵阳、广汉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采风活动。采风结束后,书画名家们围绕“灾后重建、感恩援建”的主题,用鲜活的艺术作品,浓墨重彩地展现四川人灾后的精神面貌及重建家园的感人场景。由书画名家提交的200余幅作品汇集在“四川更加美丽——四川美术书法名家优秀作品展”中,于今日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展。
“四川更加美丽——四川美术书法名家优秀作品展”共展出130余幅美术作品,80幅书法作品,由200余位在川及川籍美术、书法名家历时1年时间采风、创作完成。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前来观摩品鉴时表示,在作品展中看到了四川艺术家的心血结晶,看到“巴蜀画派”走出四川走向全国。
中央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人民子弟兵千里驰援,全国人民倾情相助,18个省市对口支援灾后重建,港澳台同胞和海内外朋友奉献爱心,灾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共同创造了气壮山河、情动天地的人间奇迹。四川的艺术家们用艺术形式将这一切都展现在了观众眼前,“这是艺术家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在四川画家徐匡的版画作品《四川依然美丽》前,王明明驻足凝视,他说,画中的女孩虽然在汶川大地震中家园被毁,但她又重新振作起来,以一种坚强乐观的信念去迎接新的生活。作品并没有表现灾难的破坏性,而是乐观地表现了灾后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非常打动人心。
四海画院院长建议鲜明推出“巴蜀画派”(或“蜀派”)
11月7日上午,在成都市都江堰市翠月湖渡假村召开的四川省画院联会上,四海画院院长李任仕发表了关于<<关于打造"天府画都"的构想的建议>>的建议,现刊发如下:关于鲜明推出“巴蜀画派”(或“蜀派”)的建议
今年10月22日,“华西都市报”刊戴四川省诗书画院常务副院长戴卫先生呼吁创立“西蜀画派”的报道,读后认为很有意义。这说明推出“巴蜀画派”(或西蜀画派)正在引起更多画界领袖的思考,越来越成为四川画界的共识,实现此一愿望的时机也越来越成熟了。戴院长作为在中国画界有较大影响的画家,他的呼吁无疑会引起更多人的重视,更有影响力地促进达成此一目标。
我虽久在政坛,但骨子里却是一个文化人,有着浓厚的书画艺术情结,这已为许多书画艺术界的朋友熟知。我退休后应朋友之请组建四海画院,不辞劳苦艰辛奋斗,也正缘于这一情结,而非时下盛行的市场诱惑使然。以我30多年对书画艺术的钟爱,包括对四川书画艺术历史及源流的一些了解、研究,我一直认为:作为书画艺术曾多次引领全国风气之先、至今亦人才辈出、成就菲然,在许多方面均已形成独具个性特色的四川,却未能鲜明推出“巴蜀画派”,不仅对四川画家,而且对四川这个书画艺术大省,乃至对整个中国书画界,都确实是不应该的,现在是该到认真考虑这一问题的时候了。
一、自觉力推“巴蜀画派”(或“蜀派”)意义重大
首先,推出“巴蜀画派”决不是出于地域感情,去争地域画派之有无短长,而是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尊重,基于对发展我国、我省书画艺术事业的需要。
事实上,有关“巴蜀画派”的问题,在巴蜀和整个美术界、书画界断断续续谈论已久。据一位同王朝闻老有交谊的老同志讲,这位中国著名的美学大师在世时曾十分感慨地说:金陵画派受到省市上下矣注,热哄哄的,而家乡的“巴蜀画派”这块金字招牌似乎“黄”了(没有了),为此感到非常遗憾。不少巴蜀书画家亦觉应早还“巴蜀画派”在中国画坛古往今来的历史地位及本来面目,认为这不仅于中国书画的研究、推介有重要意义,对四川、成都文化、旅游强省、强市的建设亦有相应的影响和推动。有研究者还专门撰文指出:“巴蜀画派有悠久的历史,辉煌的过去,至今仍光彩照人,人才辈出”,进而根据考证提出:隋唐五代灿烂的美术孕育了巴蜀画派;而“巴蜀画派”赋名则始于宋代。也有画界同仁认为,历史上是否存在“巴蜀画派”现在还缺乏更多的论据,但我们可以根据新的形势,作“巴蜀画派”的推手。总体上讲,不论对历史上是否存在“巴蜀画派”持何种看法,但有相当多书画家都赞成推出“巴蜀画派”,却是不争的事实。
个人认为,历史与现实的资料表明,四川实际上是存在“巴蜀画派”的,只是因为多种因素,包括巴蜀书画家自身存在的某些局限性,比如“成派”的自觉意识和经常“雅集”交流切磋的趋同性比较差,自已没能鲜明亮出“巴蜀画派”的旗帜;加上过去因为多种原因同外界交流不够,巴蜀书画艺术水平、特色还不为外界广泛了解、认同,因此自身名气、影响和外在知名度都明显不高,使这一画派始终未能响亮登场。但是就现在力推“巴蜀画派”来讲,历史上是否存在“巴蜀画派”并不带有根本性,可以在推出“巴蜀画派”的过程中进一步求证;关键是确定近、当代的巴蜀书画艺术是否可以成派?只要这个问题明确了,现在是否应该力推“巴蜀画派”也就迎刃而解了。
我在为本院《四海名家》画刊第三期刊发的李力知文章《西南风光与巴蜀山水画》所加的“编者按”中提出:大凡一个画派的产生或存在,都会有其形成的主客观条件、特征、理论支撑及代表(领军)人物。如果细加分折研究,应该说这些要件在古往今来巴蜀书画群体中都基本具备,有些甚至极为鲜明突出。巴蜀独特的山水人文,影响过、而且至今还在更大影响着中国书画界一批大家、名家。……尤其是古往今来一大批生于巴蜀、画于巴蜀,或寓于巴蜀、画于巴蜀的书画家,长期得巴蜀山水人文灵气的滋养,并坚持以其为自已创作的表现对象,努力探索能够表现巴蜀独特山水的独特技法,这正是巴蜀画派之能立派的一个基本条件和重要特征。陈子庄及其学生独钟成都平原、龙泉坝子,李琼久常以峨眉为表现题材,吴一峰画川北山水,冯建吴写川东风情,李文信为川中丘陵传神,黄纯尧、岑学恭、屠古虹画三峡(岑更创三峡画派)等等,都雄辩地说明了这一问题。就说画论,比如巴蜀山水画的地位和作用,远的不讲,黄纯尧、钱来忠、管明纲等老、中、青三代名家,不论其是否具有传承或相互切磋,但都有共同的理论和观念。黄纯尧早就旗帜鲜明地主张:山水画家要为山水代言,为山河立传。钱来忠则在其画论中明确提出,四川山水画家要“让笔墨成就天下山水在蜀。” 管明纲亦在多年前就喊出了“四川,扛起西南山水画的旗帜!”真可谓心有灵犀,一脉相承。再说画技画风,四川不少画家特别是山水画家,就十分注意在创作实践中探索创造为前人、他人所没有、表现巴蜀独特山水的独特技法。比如书画大师兼鉴赏大家谢维柳撰文评价其学生屠古虹的作品时,就称赞他画山、画水、画云不是只用古人某家之法去套,对一些西南地区特有的山石、云、水无法用前人之法画出的,就凭其良好的功底,运用自已创造的画法予以表现,这就使其画作有其自已的特色,所以“对他的山水画印象尤深。”著名美术史评论家陈传席,更在其评论中详细列举屠古虹山水画的独特之处,甚至说“象黄宾虹、傅抱石这样的一代大师画巴蜀山、江南山、北方山用的都是一样的笔法,然而屠古虹先生所画的巴蜀山水,却有他的独到之处,他的画法乃是‘移易不动’的巴蜀山水的画法,他根据巴蜀山水的特点,创造出画巴蜀山水的技法,然后为巴蜀山水传神。他的成功亦得之于巴蜀江山的灵气之助。” 无独有偶,晚屠先生46年出身的青年名画家管明纲,也在其创作中认真探素巴蜀山水画的独特技法,并撰长篇画论详细予以阐述。类似实例,无论是巴蜀的人物画、走兽画、花鸟画名家,我们都可以列举出更多。这就表明“巴蜀画派”确是有立派根据和基础的,而不是我们硬要无中生有地去争他。中国书画流派纷呈,也正因此而丰富多彩,成为国粹和民族的宝贵财富。对实际存在和有待深入开掘的“巴蜀画派”,如果我们四川书画界不去开掘,不去弘扬,不唯对四川是一大损失,对整个中国画艺术同样是一大损失,这当是巴蜀有识之士都不愿看到的。
其次,鲜明亮出“巴蜀画派”的旗帜,也是四川和巴蜀书画家整体提升的一个平台。由于多种原因,四川有一些书画家习惯于“跑单帮”,团队精神较差,甚至存在某种相离相轻的倾向,这是值得认真反思和改变的。历史经验证明,增强团队意识,加强团队建设,是任何一个优秀艺术群体和人才链产生、发展的关键性条件。宣传、推介巴蜀书画名家,应当把发挥个人努力同注重整体提升有机地结合起来。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四川书画界包括书画名家努力形成共识,同心协力打造巴蜀画派,不仅于团体需要,于个人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尤其重要的是,鲜明亮出“巴蜀画派”的旗帜,是强力振兴、发展四川书画艺术及其产业的重要战略之举,是建设与四川经济文化发展相匹配的一个战略措施,是为四川、成都建设经济、文化、旅游强省强市创造一个金牌、名片和经得起检验的政绩,值得省、市党委、政府重视,也值得有责任的巴蜀书画家为之奋斗。
最后,如前所述,鲜明亮出“巴蜀画派”的旗帜,系统、深入地研究、整理“巴蜀画派”之为派的方方面面,并将其自觉地发扬光大,无论对在中国画界探索、打造一个有特色的书画艺术品牌,还是对推动中国画发展变革和创新,都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贡献。
正是基于上述认识,我自筹组四海画院的2006年中起,就旗帜鲜明地把推出“巴蜀画派”作为画院的一个重要宗旨和目标,并为此而力所能及地作了一些工作。比如:同有志于此的书画家、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广泛联络、交流探讨,并布置、组织有关研究、评论文章;从开办本院画刊《四海名家》的2007年初起,就专辟《四海论坛》栏目,公开亮出作“巴蜀画派”推手的旗帜,连续发表了《重振巴蜀画派雄风意义深远》《巴蜀画坛一孤鸿------兼论“巴蜀画派”绘画的一大特色》《西南风光与巴蜀山水画》《四川.扛起西南山水画的旗帜》《论花乌画的宗师黄筌》《苏东坡“文人画”理论建树与艺术实践的成就和影响》等几篇同此话题相关的论文和画评;在画刊中突出发表“编者按”语,在相关画评中突出加入相关内容,就推出“巴蜀画派”的意义、必要性和可能性、“巴蜀画派”形成的主客观条件、特征、理论支撑、代表人物等提出我们的看法和主张;呼吁深入开展有关“巴蜀画派”的研究,在业界形成相应的共识等等。我们还拟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在时机成熟时(争取于2009年),举办能有较大影响的、融艺术展和学术展于一体的“‘巴蜀画派’(或蜀派蜀风)双年展”,在此之前,尽可能举办一次“热身展”。希望能够通过努力,为鲜明推出“巴蜀画派”多做贡献。
二、现在力推“巴蜀画派”当可水到渠成
从客观上说,巴蜀独特的山水、人文资源,西南独具特色的人物、风情,四川特有的灵兽花鸟等等,自古以来就为巴蜀书画家提供了自成一派的舞台。而一大批巴蜀书画家又总是以巴蜀独特的山水人文为自已表现的对象,而且努力探索能够表现这种独特客体的独特技法,抒发自已独特的感受、情怀,从而成就了一代又一代巴蜀书画大家、名家。巴蜀作为南北文化交汇之地的地理区位环境特点,历史上封闭,且多次成为战乱大后方,南北人才会萃,更为巴蜀书画家立足巴蜀博采众长,充实形成各自独特风格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故这块地灵人杰之地古往今来书画艺术人才辈出,根基尤其深厚,并且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巴蜀山水、风情画、巴蜀人物画、巴蜀走兽画、巴蜀花鸟画等等。即以当今为例:
老一辈如李文信、黄纯尧、岑学恭、屠古虹等等,他们以巴蜀独特山水、名山大川、西部风情为主题进行创作,并在创作实践中有意识探索前人所未见、未发的独特技巧、画法和风格,成就为独具贡献的巴蜀山水画名家。还有中青年一辈实力派书画名家如钱来中、李华生、管明棡、刘扑等等,他们在明确理论支持下创作、创新,直追甚至在某种程度、某一方面上超过前辈。
一批书画家以巴蜀独特的人文历史、民风民俗和西部边陲少数民族人物形象(当然也包括画家情有独钟的某些创作对象)作为创作主体,形成或阳刚、粗犷,极具震撼力,或古朴、优雅,别具笔墨情趣或生动、鲜活,极具生活情趣的巴蜀人物画,同时也创造了这类人物画的独别表现形式和技法。在这方面,一批在改革开放中声名鹤起的人物画名家诸如戴卫、尼马泽仁、彭先诚、沈道鸿等,以及学院派老画家万一宾等,因为独具老一辈没有的条件(开放、交通等),更是领一时风骚,卓有建树。中青年人物画家如长期游历于体制外的曾令澄,以及这些年来斩露头角的李江、周平、刘学伦、周天、戴雨樵等亦有出色表现。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人物画都已经或正在形成各自的特色和个性绘画语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刘学伦及其创作的宏篇巨制《金沙祭》及其《金沙祭系列》,更是以巴蜀历史作为表现对象的代表性佳制。虽然仍待进一步成熟,但观之确给人以可圈可点之感。
一批老、中、青走兽画名家如郭汝愚、王申勇、周明安等,他们以四川特有的国宝大熊猫,以及以威猛或活泼可爱为形象特征的猴、虎等为主体进行创作,以当代意识贴近生活,走向自然,在主观感受、内心世界的表达上,在艺术语言形式技艺的完善和艺术个性的发挥上进行积极的、富有成效的探索和突破,从而开拓了题材意蕴、语言技巧和工具媒材的新领域,显示出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景象。特别是王申勇和郭汝愚的工笔走兽画,更是独具特色,独树一帜,名重内外。
还有刘伯骏的大写意花鸟画,以四川农村常见的平民之花入画,却在传统基础上努力探素现代、抽象笔墨,表现内心精神世界,尽显大家风范。谭昌镕的花鸟画,大力吸收民间和戏剧舞台画的优秀元素,实现一个大的跨越和提升。高小迪、姚思敏等的花乌画,充满女性的独特感爱和韵味,自成一格,亦极具发展潜力。
这里还要特别提及“巴蜀新国画”。2007成都双年展,在全国较早提出“新国画”概念,反映了中国画求新求变的要求和趋势。四川画界的这一举措,无疑具有抢占先机的积极意义,值得坚持并深入实践、探索。四川画界也确有一批国画家在这方面艰苦创造,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和影响。如戴卫、彭先诚、沈道鸿、袁生中独特的个人风格,又如米金铭的水墨肖像画、杨梁相的新文人画、曾令澄狂野而不失法度的大写意山水、人物画,以及融入浓厚西画元素的山水、花鸟画,周天的现代水墨人物画等等(原谅我未经他们认可就将其部分创作纳入“新国画”之列,这也许是完全外行的概念),其特点都是在以严肃的创作态度探索中国画的创新之路。多种新形态的国画成一些巴蜀书画家的创作、创新诉求,这是尤其值得关注的。
此外还有巴蜀的版画,四川的当代油画艺术等等,都是让中国书画界不敢小视的。巴蜀版画在中国版画界独具优势。如徐匡、阿鸽、李少言、李焕民、吴凡等老一辈版画名家声名远播,影响深远。中年优秀版画名家亦人才济济。巴蜀当代油画正引领中国当代艺术潮流。罗中立、何多芩、程丛林、周春芽等领军人物影响及于海内外,已经叫响“四川画派”,更是四川的骄傲。
其他还有许多着力于巴蜀画创作、探讨的画种画派和书画名家,囿于篇幅和个人局限,这里不能一一列举。之所以作上述罗列,旨在说明巴蜀书画已经或正在形成某些明显特色,巴蜀画界已具有一个可供立派的群体,推出巴蜀画派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时机亦基本成熟。
此外还有不少新的因素,比如开放为“巴蜀画派”崛起提供了条件,外部关注促进巴蜀本土画家强化巴蜀画家扛起巴蜀特色画的旗帜,巴蜀书画家团队意识日渐增强,巴蜀画界及有识之士已有强烈要求,各种资源可能整合,形成合力等等,这些都是现在推出“巴蜀画派”的有利条件。只要四川画界形成共识,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大力支持,领军人物秉持大气登高前导,有志于此的书画家积极响应,提高自觉,巴蜀画派就是可以呼之欲出的。
当然,现在推出“巴蜀画派”也确有一些具体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比如理论问题、名称问题,谁来主导?怎样强化团队自觉,领军人物怎样确定?实际运作如何操作等等。但是只要实际走进去,
这些问题总是可以解决的,万不可因为存在困难和问题就犹豫傍徨,错失良机,重蹈当年欲推“成都画派”之覆辄。
三、几点具体建议
1、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精心指导和引导。
2、组成推出“巴蜀画派”的促进、协调机构,比如筹组“巴蜀画派促进会”。
3、努力形成和提升巴蜀书画家的团队精神。
4、加强有关“巴蜀画派”的理论研究,集结出版有关研究成果。
5、增强鲜明亮出“巴蜀画派”旗帜的宣传、引导力度,出版 “巴蜀画派”系列画册,比如“巴蜀画派”山水卷、人物卷、花鸟卷和走兽卷等。举办“巴蜀画派双年展”和系列画展、巡展等
6、形成打造“巴蜀画派”的必要机制,尤其是有意识定期、不定期雅集、交流的机制。
7、巴蜀书画界领军人物要大气、包容、团结、协调,走在推出“巴蜀画派”的前头。
8、推进多界合作。
限于时间匆促和个人研究的局限,此一建议错讹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行家、同仁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