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公陵园大殿的天花板上,画着一幅弧矢星图
中国河南干部网郑州讯:张姓系世界第三大姓,传承“天上得来”的姓氏,源自中原腹地(今天河南濮阳市)。如今的濮阳市县周围,保留着一个规矩:每到清明,濮阳县和周边的张姓人,都会到老城拜祭祖坟。过去当地张姓人不知始祖是谁,只认这块“发源地”;如今,人们为张氏得姓始祖挥公建起气派的陵园,挥公陵园大殿,从正面看、空中看,都是一个弓形;每年农历4月28日世界各地回来参加祭拜仪式的张家人也越来越多。
上古时代,挥公也许不曾想过,张姓一路发展至今,已成为全国第三大姓,子孙更是遍布天下。
一个家族对故土的坚守
“巍巍中华,源自炎黄;浩浩张姓,族史辉煌。”――张氏祭祖歌
再过几天,世界张氏总会的理事张兆战就要从濮阳出发,动身去台湾了。3月11日,世界张氏总会要在台湾南投县举办六届二次理事会。
聊起张姓,张兆战有“发言权”:从他家族谱上算,他已经是第26代张家人了。他的家族,世世代代居住在濮阳县海通乡前康庄村,村里绝大多数都是张姓,他们有个共同的祖先――德公。
德公是族谱上的第一人,明朝年间中过进士,家中兄弟四个,三个都迁往外地,独留长子德公守在家乡,开枝散叶。几百年过去,还是在这块土地上,张家人早已人丁兴旺,子孙成荫。这些年,山东、山西等省份共12个乡的张姓人,陆陆续续到村里找德公后代,寻根亲、续族谱。
生活在明代的德公并非“原点”。据张兆战说,德公之前,家中就曾有过老族谱,只可惜在明代时被烧毁。多亏德公,族谱才又续了下来。
“天上得来”的姓氏
“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元和姓纂》
据考证,张兆战家族所在的濮阳县,正是张姓的发源地。关于张姓的起源,学界众说纷纭。其中得到广泛认同的,就是“挥公说”。
从“张”字的构造不难猜出,这个姓氏,一定与“弓箭”有关。但你能想到吗?张姓与天文学也有点关联。据记载,挥是黄帝的孙子,他少年时就英武聪慧。他用兽筋固定弯枝制成弓,又将搭在筋弦上的竹箭反复射出,发明了世上第一副弓箭。
他的灵感,来自于夜观天象时看到的弧矢星。弧矢星共9颗,在天狼星东南方向,形状如一副射向天狼星的弓箭。为纪念这一发明,如今,濮阳县挥公陵园大殿的天花板上,还画着一幅弧矢星图。
相传,挥教族人学会制造和使用弓箭,涉猎鸟兽。后来,因挥功勋卓著,颛顼封他为“弓正”,亦称“弓长”,并赐姓张。
濮阳,张氏起源之地
“濮阳本颛顼故都,今为中州胜地,张姓源出于濮阳,历代明贤辈出。”
――原北京大学教授、哲学家张岱年
如今,在濮阳县东南,坐落着一座占地千亩的挥公陵园,陵园内松柏苍翠、石碑林立。
陵园正中是挥公大殿。大殿造型独特,不论从正面看还是从空中看,都是弓形。2005年,“世界张氏第二届恳亲大会”就在这大殿前举办,总人数1600余人,其中包括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及我国港澳台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来宾。寻根之情,纵使远隔千里,也无分别。
主殿内,立着挥公塑像,以及一众张姓名人塑像。偏殿中,有一弓箭馆,馆内珍藏着数十副弓箭,年代从古至今,俨然一部弓箭发展史。
“搜集这些弓箭,花了我们足足两年时间。”世界张氏总会副会长张宏江把每张弓都当成宝贝,“这是我祖先留下的东西。”
挥公留给后世的,当然不只有弓箭。
走出挥公陵园,就是繁华又现代的濮阳县城。张宏江说,挥公陵园周围方圆10公里内,就有5万张姓人,整个濮阳市范围内,张姓人超过30万。几千年来,万千“张家人”上山下海、开疆拓土,足迹遍布全球,名人能士辈出――也许,这才是挥公留下的最宝贵财富。
张家逸事
打油诗源自张家人
中唐时代,有一位姓张名打油的人,作诗爱用俚语俗话。比如他的《咏雪》:“江山一笼统,井口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他的诗,几乎每首都“别出心裁”,让人忍俊不禁。比如,“六出九天雪飘飘,恰似玉女下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
后来,这类不讲平仄、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的诗歌就被冠以张打油的名字,叫做“打油诗”了。
挥公、濮阳城与澶渊之盟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澶渊之盟,和张姓始祖、濮阳城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挥公发明弓箭后,经过历代战争的锤炼,人们逐渐在弓箭的基础上发明出了毒箭、鸣镝等威力更大的武器。
到宋代时,出现了一种“三弓床弩”,即把3张大弓合并起来,需30人才可拉开,射程有1000多米。这样的兵器,在宋代无异于大炮了。
公元1004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
“当时,辽宋大军在澶州附近交战,宋兵正是用这三弓床弩,射死了辽国大将萧挞览。辽兵失了主将,方寸大乱,与宋坐下来谈判,之后便有了‘澶渊之盟’,宋辽之间百余年不再有大规模战事。”千年后,挥公大殿的弓箭馆里,张宏江对着仿制的“三弓床弩”感慨,“可以说,这一箭,直接影响了宋辽两国的边境局势。” 而当年的澶州,正是现今的濮阳。(张玉树选编)
附录:华夏张姓文化书画院概况:
秉乘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十八大会议精神,以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为契机,带动基层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旋律;实现文化走出去请进来,广泛交流相互合作为宗旨。充分发挥书画院与艺术家、收藏爱好者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以此促进拓宽书画艺术资源与海内、外艺术品投资机构和个人、拍卖公司促成合作意向,力求全方位展示书画家的人生经历和艺术成就。为书画艺术家们提供一个学习、展示、交流、交易的平台,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张姓优秀人物为己任。
“华夏张姓文化书画院”是国家文化部中乡协艺术发展中心、中国领导干部书画研究院、中原书风联盟、中原画派十佳联盟、张姓文化研究会、《华夏丹青》杂志社协办的综合性书画群体组织。在2013年春暖花开时节,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政策脉博,将华夏张姓文化书画院放飞在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原大地上。华夏张姓文化书画院的成功运营,昭示着其宏伟的发展前景,我们衷心祝愿“华夏张姓文化书画院”祥云似锦,锦上添花,花好月圆,圆满发达,达则兼济天下。
本书画院以文会友、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按时举办有特色的书画展览、按期出版专刊及专集;有自己的画院官方网站和社团组织。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促进各地人文交流,繁荣张氏文化研究,谋求作品与市场对接!引导张姓文化产业的快速提升和健康有序发展。是关乎华夏张姓文化书画院生存发展的根本原则,也是华夏张姓文化书画院的一大特色。
中国领导干部网书画研究院、中国书画艺术家联合会、张姓文化研究会主办主管有《华夏张姓》内刊、《华夏丹青》画刊(刊号:ISSN2077-0340国内发行刊号G000Y0026);两刊有机结合相得益漳。古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华夏张姓文化书画院张玉树主任热忱欢迎海内外书画艺术家、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加盟合作,共襄盛举!
网址:http://zxwh.gbshy.org www.gbshy.org
邮箱:gbshyjy@163.com QQ:1873813909
北京办:北京市丰台区育菲园东里1号楼
电话:010-8368659 18610208513
编辑部:0371-86179248 13014613808
地址:郑州市郑汴路60号恒泰国际大厦 QQ:812126618
附:中国乡土艺术协会艺术发展中心概况:
中国乡土艺术协会艺术发展中心是中国乡土艺术协会分支机构,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本中心张博、张玉树主任以身作则贯彻党和国家的文化发展方针政策,发掘、抢救、保护、整理、继承和发展传统技艺和艺术成果;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搭建中国乡土艺术文化平台,建立和推广乡土艺术;组织策划国内外乡土文化艺术交流,和国家级比赛、表演、展览等活动,开展国内外民族民间艺术界的友好往来和学术界得交流及各种民族民间的艺术文化宣传活动。推动中国乡土艺术文化事业的发展。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己任!
中国乡土艺术协会艺术发展中心的宗旨是:展示艺术精品力作,繁荣文化艺术市汤。构建国际交流平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促进各地人文交流,繁荣中国乡艺平台,谋求文化资傆对接!
现设机构:综合办公室、策划中心、宣传推广中心、文化艺术研究交流中心、市场交流中心、影视制作中心、演艺培训中心、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书画艺术交流中心、文化艺术网络宣传推广中心、中国乡土文化艺术研究院、中国乡土艺术协会艺术发展中心、乡土工美研究评比委员会、乡土饮食评比委员会、乡土人文研究中心、乡土建设文化遗产委员会。
工作重点:
全国性乡土艺术比赛、展览、演示、评比、命名
中国乡土艺术系列文化活动及博物馆建设
乡土艺术节及艺术作品展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保护、挖掘性工作
国际乡土文化艺术交流演出
网络乡土艺术品交流
乡土文化艺术、民族题材电影、电视剧拍摄、制作和发行
乡土艺术文化、民族题材电视专题片拍摄、制作和发行
乡土艺术演艺人员培训
中华文化艺术发展基金会乡土文化艺术基金招商募集
乡土艺术文化产业研究交流
艺术文化产业宣传、策划与推广。
附录:华夏张姓文化书画院长期战略合作支持单位:
文化部中国乡土艺术协会艺术发展中心、全国艺术人才培训管理办公室、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应急管理培训中心、中国文联文化艺术普及促进会、中国领导科学艺术学会、中国领导科学艺术学会书画院、中国佛教文化书画研究院、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研究院、中原画派十佳画院联盟、中原书风联盟、中国领导干部书画研究院、中国书画艺术家联合会、中国艺术家联盟、中国美协名家艺委会、中国领导干部网(十省市地方频道)、《领导科学与艺术》杂志社、《华夏丹青》杂志社、西部领导干部网、福建领导干部网(福建书画研究院)、中国河南干部网(河南书画研究院)、北京领导干部网(北京书画研究院)、山东领导干部网(山东书画研究院)、河北领导干部网(河北书画研究院)、浙江领导干部网(浙江书画研究院)、湖北领导干部网(湖北书画研究院)、广西领导干部网(广西书画研究院)、安徽领导干部网(安徽书画研究院)、内蒙古领导干部网(内蒙古书画研究院)、豫北领导干部网(冀鲁豫书画研究院)、中国领导干部网齐鲁书画院(云南书画研究院、辽宁书画研究院、宁夏书画研究院、甘肃创作基地、青海省书画分院、广东省分院、中山创作基地、福建合掌岩创作基地、樟州万福岩创作基地、泉州石狮市创作基地、大佛寺写生创作基地、安庆分院、黄冈写生创作基地、福建南平市开平寺分院、山东泰山创作基地、苏州创作基地、杭州创作基地、福建永春普济创作基地、武夷山创作基地、郑州书画分院、华商书画研究院、陕西书画研究院、山西书画研究院、中原书画研究院、商都书画研究院、豫东书画分院、义乌书画分院、永城分院永城创作基地、佛教文化书画院、慈善文化书画院、黄河文化书画院、文君酒文化书画院、豫南茶文化书画研究院、华夏张姓文化书画院、长白山书画研究院、大别山书画研究院、贺兰山创作基地、井岗山书画研究院、中国领导干部网泰山分院、中国书画艺术家联合会泰山分会、滨州分院、日照分院、山东国画研究院、中原齐鲁书风画派联盟、中原西夏文化艺术家联谊会、中国乡协女子书画研究院、中医药文化艺术研究院、中国茶文化书画研究院、中国红木文化书画研究院、中国饮食文化书画院、中华陶瓷文化书画院、中原敦煌文化艺术家联谊会、中国领导干部东北书画研究院、本溪分院本溪创作基地、葫芦岛分院创作基地、湖北黄冈分院创作基地)等100多家传媒及艺术机构鼎力支持。
具体活动实施方略由文化部中国乡土艺术协会艺术发展中心、中国领导科学艺术学会、中国领导干部书画研究院、中国书画艺术家联合会、中国领导干部网等单位全程提供协助。(具体实施细则相关事宜略) QQ群:316116708、 QQ:1873813909、电话:18610208513 zys.。欢迎登陆浏览官方网址:www.xtys.org、www.ldgb.org、www.gbshy.com、www.ycgb.org、http://ln.gbshy.com、www.zgshysj.org,真诚共邀社会各界良师益友们加盟合作,携手共赢,共襄盛举,共享明天!(编辑:周云)
附:张玉树先生小传:张玉树,同志生于六十年代、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大别山红色革命老区商城县,1984年应征入伍,曾在北京总部机关负责机要通讯工作,后转业至北京海淀区教育系统。2003年国家民委西部时报社创刊时任主任编辑。现为中国领导科学艺术学会副会长,《领导科学与艺术》杂志社总编辑,《华夏丹青》杂志社社长,中国领导干部书画研究院理事长,中国书画艺术家联合会法人代表,中国艺术家联盟副秘书长,中国领导干部网总监,中国河南干部网总负责人,中原书风中原画派联盟执行主席,中原书风中原画派联盟艺研发展中心总顾问、总策划;当今最成功的知名营销策划师、资深策展人、新闻工作者。已考取国家文化部艺术人才中心首期高研班百位获颁文化部艺术品经纪人岗位资格证书;现任文化部中乡协艺术发展中心主任,行政学院中国应急管理培训中心副秘书长,中原书风画派联盟执行主席。本人近几年在全国各地成功组建了50多家书画分院暨写生创作基地,组织策划过近百场次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采风系列活动。热心公益慈善事业,并成立有中干传媒玉树爱心基金等)。
敬告:各地张姓文化研究会暨各位宗亲:现河南省以及世界各地都先后成立了张氏文化研究会;但史料记载濮阳市是张姓得姓受封的祖根地,现建有张姓笫一代宗祖张挥公陵园,每年4月28日世界各地张姓回归濮阳举行拜祖大典! 现成立有华夏张姓文化研究会,经常出版有《张姓文化研究》志刊;和世界各地张姓会馆堂号都有往来。先后中国政协副主席\省政协主席\濮阳所有领导均参加过盛典纪念仪式。现在巳上升为根亲文化政府高度! 我是新闻工作者,又是在国家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高就:全国各地这样的大型根亲文化活动经常参加接触到;特别是我们这门张姓是唐朝御封的“百忍堂”张;张公艺乃始祖,因当时九代同居(3000多人),竟和和睦睦,相安无事,唐高宗甚是好奇便问其故,张公艺取出一纸写下了一百个忍字,唐高宗十分钦佩便赐号‘百忍堂’,从此各地张姓大都以“百忍”为堂号,并列为祖训。其后人以此为堂号。毛泽东主席生前多次提起寿张县佳话;赞喻为早期共产主义社会萌芽在寿张,即如今濮阳市台前县桥北张村境内;(2012年5月18我组织策划的纪念刘邓大军千是跃进大别山65周年红色文化采风活动,就是在台前县将军古渡口纪念馆举行启动仪式! 上午11点睛朗天空忽然天降祥瑞出现两片霞光,五彩斑斓! 现场书画家临兴作诗创作一幅作品为;“彩虹艳阳现中天,恰逢画师采风酣,众家睑泛桃花景,紫气祥瑞降台前”。现在百忍堂遗址在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桥北张村,有遗址可供瞩仰和文字资料查找! (敬告:我家在明朝末期祖辈官至五品,为剿缴李老未匪军立下过战功,得到当时朝廷御封的堂号名叫“太和堂”.太和堂庄园遗址在商城县李集乡卜店村往北一华里处。见水库大坝旁问“太和堂”即是,(也可从固始县方集镇往西方行走4公里处可到);在世界所有张家大姓中除“清河堂张”汉丞相张良后代(一门九卿历任九宰相荣耀);而我们“百忍堂”张是世界上笫二大堂号! (据悉,我们和固始县张广镇张姓有历史渊源是近支门派呢! 我们大都是元朝末期从江西瓦西坝筷子巷迁移过来的;张姓发展、繁衍极广,枝叶繁多。张姓起源于挥公,其张姓始祖张挥公根基在今河南濮阳。有史载张姓大部分以北方人居多;我祖是唐皇御封“百忍堂"张姓之堂号。元明时期江西瓦西坝筷子巷迁徒安徽省金寨县和湖北黄陂区,然后迁河南固始县张广庙乡(此地名庙号是我祖家祠庙延用至今,我宗分支后又迁徙河南商城县李集乡,辈份排序为"如文士联芳应运百发祥荣光克耀祖修培定家邦".。(然而江西吉安府瓦西坝瓦树村)筷子街张姓属哪一支脉?恭请海内外有识之士不吝赐教,吾乃万分感激,乃张姓子孙后代幸甚)。欢迎有缘宗亲联系我们:邮箱:yushu668@163.com。我的qq号是:qq:1873813909. qq:812126618,手机:13014613808 、18610208513 张玉树“宗亲”随时恭候您的来访交流畅谈! 共创美好未来!
附录一:专家介绍——华夏张姓起源约有61支派
近日在河北省清河县举行的《华夏张氏统谱》编委会扩大会上,与会专家称,张姓是典型的北方姓氏,张姓起源约有61支派,张氏族裔遍布世界各地。
中华张氏祭祖节近日在张姓起源地河南省清河县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等7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以及大陆18个省份的5000多位张氏族裔参加了祭祖盛典。《华夏张氏统谱》编委会扩大会也在祭祖节期间举办。
中科院研究员、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袁义达说,张姓是中国三大姓氏之一,根据文献记载,张姓起源大约有61支派,归纳后有三大来源:第一支来源,张姓得姓根据传说可追溯到轩辕黄帝时代,已有5000年历史,第二支张姓出自姬姓,第三支张姓出自外姓。
《华夏张氏统谱》编委会负责人介绍说,一套二十五史上,张姓有纪传的人物就达1420多个。专家研究数据显示,张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31.8%,A型28%,B型30.6%,AB型9.5%。
张姓氏族最早活动与 邑城青阳”有关。张姓始祖挥是轩辕黄帝第五子,发明弓箭,助轩辕黄帝弓定天下,被赐姓张氏,官封弓正,国于青阳,即现在的河北省清河县。
袁义达说,当今在中国东南地区和港澳台地区,以及东南亚华人居住的地方,经常会看到张姓最明显的标记:郡望和堂号。张姓的郡望多达26个,堂号有222个。据上海图书馆统计,目前已知的存世张姓族谱达2597种。
附录二: 寻根问祖之张姓传承\ 张姓迁徙史\ 张姓家谱\张姓分布图
中华人文始祖黄帝之正妃嫘祖生有二子:长子玄嚣,是中华张姓始祖挥公之父,封邑顿丘,位于古清河之阳,故号青阳氏;次子昌意,是帝颛顼之父,封邑昌乐(今南乐)。黄帝崩,颛顼继位,建都帝丘(今濮阳) 挥公一生辅佐颛顼,死后葬于帝丘。帝丘是挥公的生长地、受封地、得姓地。挥公自幼生活在父亲的封地顿丘,或狩猎于帝丘之野,或捕鱼于清河之滨。当时打猎,单靠棒打石投,常受野兽伤害,受乏食之苦,一到严冬更难觅食。挥公为求拯民之术,夜观孤星,受到启发,折枝弯条,始制弓矢。。弓矢用于狩猎,大大提高了颛顼部族的生产力,猎获的鸟兽空前增多,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当时一个叫共工的部族“与颛顼争为帝”。共工来犯,在帝颛顼领导下,挥率众迎敌。弓矢第一次用于战争,将共工部族战败,使共工“怒触不周山而死”。战胜共工之后,帝颛顼统治的疆域空前扩大,北至幽陵(即幽州),南至交趾(即两广),西至流沙(即敦煌西),东至蟠木(东海)。因挥功勋卓著,帝颛顼封其为弓正,亦称弓长,并赐姓张。挥即是中华张姓得姓始祖。
张姓家谱的分布:现在图书馆收藏和目录书著录的张姓谱书有100多种。《中国家谱目录》一书收录张姓家谱114种,计949册。这些张姓谱书如果按地区分,以江苏省最多,达25种;其次是湖南省,有18种;再次是山西和浙江两省,各有12种。此外,湖北省有8种,山东省有6种,河北、安徽、福建、四川4省各有5种,广西、甘肃、宁夏三省区各有2种,河南省有1种。不分地区的有4种。如果从支派族望上看,清河张氏的家谱最多,达十余种;其次是湘谭张氏,有6种。定阳、南张、姚江、余姚、中湘、湘乡等地张氏,各有3种;浙江、安丘、南皮张氏,各有2种;其他地区张姓支派,多为 1种。
张姓迁徙史 :张姓起源于“青阳”,也就是古代冀州的清河流域。清河发源于今河南、山西两省交界处的太行山区,流经今河南省的新乡、濮阳,河北省的清河、沧州等地,从天津入海。清河上游的濮阳一带为“颛顼之墟”(上古帝王颛顼建都之地),可能是张姓的起源地。西周后期有个叫“张仲”的人,曾经辅佐周宣王。他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张姓先民。到了春秋时代,晋国(今山西省境内)是张姓人群聚集的重要地区。战国时期晋国分为韩、赵、魏三国,张姓先民随之迁徙到黄河南北,在更广阔的中原地区建立家园。汉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期,也是张姓先民的辉煌时代。他们辛勤劳作,顽强战斗,显示了自己的武勇和智慧,建立了丰功伟绩。在黄河乃至长江流域,出现了许多声名显赫的张姓望族。伴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的民众大迁徙和民族大融合,张姓先民的足迹不但遍布于大江南北,而且还到达岭南、西南、西北、东北和东南沿海地区,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看到张姓人群的踪影。到了宋元明清时期,张姓先民在祖国大陆的分布更加广泛。他们不仅开始到达台湾、海南等我国沿海岛屿,而且已经迈出国门,走向东南亚和世界各地。
张姓来源主要有三:
一、出自黄帝之后,挥为始祖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这支张氏是由黄帝直接传下来的,最早发源于尹城国的青阳,目口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晋祠附近,其后望族也出于这一带。
张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它起源于遥远的传说时代。据说张姓的始祖名“挥”,他是黄帝的孙子(一说是黄帝的儿子),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他发明了弓箭和网罟 (gu)。弓箭和网罟作为当时的新的生产工具,使人们可以猎取更多的鸟兽,捕捞更多的鱼虾,又能够减少猛兽对自身的伤害。挥所在的氏族部落世代以生产弓箭和网罟为业,于是他的后裔就以“张”作为自己的姓氏。
张姓公认的血缘亲祖黄帝是远古传说时代华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以德经天地,以仁信治天下,选贤任能,严惩顽凶,开创了一个歌舞升平的盛世。
据《帝王世纪》记载,黄帝由其母有峤氏女附宝感电而生。“(黄帝)母曰附宝,见大电绕北斗枢星,照郊野,感附宝,孕二十四月,生黄帝于寿丘,长于姬水,有圣德,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后人据此推演出两种传说。
一种传说是:黄帝降生于天帝下凡之际,那时正是神农氏时代,神农的舅舅有个儿子名叫少典,他是有熊国(在今河南新郑县境内)的国君。当时少典族正与有峤氏族互通婚姻。于是少典便娶有(虫乔)氏的女儿附宝为妻。有一天,少典和附宝扛着木耜去田间种地,正走着,天空突然暗淡下来,顿时星斗满天,和晚上一模一样。这时,附宝抬头仰视,只见上空有一道闪闪发亮的电光像蛇一样不时绕着北斗七星旋转,刹那间,四野罩上了一层浓郁的青光。不一会,附宝只觉得腹部有什么东西猛地一动,吓得她大喊大叫,等少典急忙回头询问时,她却说没有什么。打那以后,附宝便怀孕了。自怀孕那天起,经过24个月,也就是在第三年的一天,附宝在新郑西北的轩辕之丘(一说在山东曲阜),生下一个男孩。由于出生在轩辕,所以便给这个孩子起名为轩辕。传说轩辕刚生下来就会说话,非常精灵。还在孩提时代,他看见人们在树上构筑房子,便说:“把房子建筑在树上既不方便,又不安全,如果盖地上不是更好吗?”不久,神农氏闻知黄帝这种见解,大不以为然。于是,黄帝便在地上盖了一间房屋让他看,神农氏这才信服了。
另有一种传说:附宝与少典成亲后不久,便迁徙到山东曲阜的寿丘。在一个初冬的夜晚,附宝独自一人来到郊外散步,她仰望星空,思念故土之情油然而生,忽然间,天空出现一道银白色的闪电,只见那闪电绕着北斗星中的枢星转了几圈,然后迅速地由天及地,很快消失了。这时,大吃一惊的附宝顿然感到身上有奇特的感觉。不一会,她才意识到自己受雷电感应而怀孕了。此后,经过24个月,于第三年冬季的一天,在寿丘生下黄帝。刚出生的黄帝,额骨隆起,形状像太阳,而且面部有龙的相貌,其手足也似龙爪龙趾。更奇异的是,黄帝有四张脸,传说这样黄帝可以随时随地眼观四面,耳听八方,观察、了解一切情况,以更好地相机行事。黄帝刚出生就咿呀说话,不久就会走路了。他十岁左右离开寿丘,到处拜师学艺,遍访名山大川。
黄帝生活在原始氏族公社时代,当时中国大地的社会结构表现为氏族——由若干氏族组成的部落——由若干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各氏族、部落及部落联盟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常常发生战争,黄帝开始还只是姬姓部落的首领,在长期的征战中,他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威信,最终完成了对其他各部落的统治,坐上了部落联盟盟主的宝座。
对炎帝、蚩尤与刑天的战争是黄帝通向盟主道路上的三个里程碑。据文献记载,黄、炎二帝本是同胞兄弟,《国语·晋语》:“昔少典娶于有峤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异姓则异德,异德则异类。”《新书·益壤》说:“炎帝者,黄帝同母异父兄弟也,各有天下之半。”当黄帝成为姬姓部落首领并开始兴盛强大之时,炎帝部落已步入虚弱衰微之路,各氏族之间相互征讨,暴虐百姓,而炎帝则无力平息战乱,保护臣民,于是黄帝遂起而教民习用干戈,以征残暴。结果,各氏族都前来朝拜并归服于黄帝。炎帝乃迁居涿鹿(在河北涿鹿,一说在山西运城),但仍然大行无道,史称“并兼无亲,文无所立,智士寒心”(《逸周书史记解》)。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黄帝再次“振德修兵”,决定与炎帝在涿鹿进行决战。据文献记载,黄帝所率以熊、罴、狼、豹、躯、虎等为图腾的各氏族部落联军挥舞着用(周鸟)、鹃、鹰、鸢等羽毛制作的战旗,向涿鹿猛烈进攻,炎帝则退到城东一里的阪泉。经过血战,黄帝方“诛炎帝而兼其他”,于是“天下乃治”。战败的炎帝部落被迫向南方和东方转移,与长江流域的苗蛮集团犬牙交错,渐趋融合。黄炎战争的胜利确立了黄帝对原属炎帝势力范围的黄河中游地区的领导权,使他登上了中原各部落联盟盟主(有称“中央天帝”者)的地位。
当黄炎之战结束,黄帝刚登上中央天帝地位之时,居住在黄河下游(即今山东及江苏北部一带)的九黎族首领蚩尤就率众西进涿鹿城下,向新盟主提出了挑战。九黎族是一个相当庞大的部族,他们英勇善战,以蚩(一种毛虫)尤(同蚍,即人腹中的长虫)为图腾。到黄帝时代,该部族出了一个有名的首领,人们就将其称作蚩尤。蚩尤通晓天道,精明强干,长于战事,史书中也把他描绘成超乎凡人的神明,说他人身牛蹄,四目六手,鬓发如剑戟,头上长角。不仅如此,他还有“兄弟八十一人,并铜头、铁额、食沙石”,武猛异常。凭着强大的武力,蚩尤不断向四邻扩张,大有与黄帝分庭抗礼之势。其时黄河中游一个以榆罔为首领的部落在受到蚩尤侵扰后,遂向黄帝求援,于是就引发了黄帝与蚩尤的涿鹿大战。此次大战对黄帝来说极为艰难,所谓“流血百里”,“九战九不胜”,但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
在经过炎帝、蚩尤之战而建立起一个强大的部落联盟以后,黄帝把寻求治邦安民之道建立在遍访天下贤明之士的基础上。为此,他不辞艰辛,连续奔波,走王屋而受丹经,越鼎湖而飞流珠,登崆峒而问广成,上具茨而事大隗,适东岱而奉中黄,人金谷而咨滑子,论导养而质玄素二女,精推步而访山稽、力牧,讲占候则询风后,著体诊则受岐伯、雷公,审攻战则纳五音之策,穷神奸则记白兽之辞。(《抱朴子》)足迹所及,“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
黄帝的巡游,一方面扩大了黄帝族的声威与影响,从而使黄帝的势力范围日益拓展,《轩辕黄帝传》所说:“帝所理天下,南及交趾,北至幽陵,西至流沙,东及蟠木。”另一方面使黄帝游历之处的外族人民受到深深的感化,他们在黄帝仁义之德的感召下,纷纷前来向黄帝族朝贡,首先是诸北、儋耳之国来向黄帝族贡献礼物,接着南夷族乘白鹿献上美酒,后来四方之外族人都不断地前来朝贡。外人朝贡进一步加强了黄帝族与其他族的友好往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就为黄帝族和其他族的融合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巡游天下,了解各地情况,获得养民安邦之道之后,黄帝遂提出并开始实施自己的治世方略。
黄帝一生娶有四个妻室,她们是嫘祖、方雷氏、彤鱼氏、嫫母。据《史记·五帝本纪》、《帝王世纪》、《路史·疏仡纪·黄帝》等文献记载,嫘祖又作(亻累)祖,西陵氏女,为黄帝正妃。她发明了养蚕缫丝之术,并教人以丝织帛,做成衣服暖身遮羞。次妃方雷氏、彤鱼氏皆贤淑。嫫母相貌很丑,但贤而有德,因没有名字,出嫁前人皆呼为丑女。黄帝认为“属女德而弗忘,与女正而弗衰,(貌)虽恶何伤”(《吕氏春秋》),故娶为妻室,封号嫫母。
关于黄帝的子孙,文献记载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国语·晋语》说:“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唯青阳与夷鼓为己姓。青阳,方雷氏之甥也。夷鼓,彤鱼氏之甥也。其同生而异姓者,四母之子,别为十二姓。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藏、任、荀、僖、姑、儇、依是也。唯青阳与苍林氏同于黄帝,故皆为姬姓。”《史记·五帝本纪》、《世本》、《大戴礼记》等书,与此大体一致。
与《国语》、《史记》等书所云不同,《山海经》说:“黄帝生禺(豹-勺+虎),禺貌生禺京。禺京处北海,禺貌处东海,是为海神。
“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禺番,是始为舟。禺番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肉食。”“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狄。”
黄帝一共有25子却是历来所公认的。25人虽是伺父之子,却有不同的姓,仅就得姓的14人来说,又分为12姓,这说明他们是嫁出之夫,各自以他们所嫁的氏族的姓氏为姓氏。至于“同姓者二人”,是指他们同时嫁给一个氏族。
据《路史·国名记》记载,黄帝子孙所封之国有陈、昌、张、资、寇、郦、瞿等,凡七十,其分布地域遍布今全国各地。这些黄帝子孙的进一步繁衍则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础。假若说他们并非黄帝子孙,或者说历史文献记载有所依附的话,那么,他们也当是黄帝这一“中央天帝”统领下的各部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人都自称自己是“黄帝子孙”或“炎黄子孙”。
黄帝逝世后,葬于桥山。桥山隶属的郡县在何处长期以来众说纷纭,一般认为在今陕西黄陵县(又传说三门峡有衣冠冢)。黄帝陵墓既是号称“天下第一墓”的中华民族始祖之墓,也是我们将要在下面介绍的张姓家族的血缘亲祖之墓。
张挥是张姓的得姓始祖,但张挥与黄帝的关系则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张挥是黄帝之子,另一说则认为他是黄帝之子少昊青阳氏之子,即张挥为黄帝之孙。《元和姓纂》、《古今姓氏书辨证》、《姓氏急就篇》、《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有关姓氏学的史籍记载虽稍有出入,但都主张挥为黄帝之孙说,其称:张氏出自姬姓,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造弓矢,实张罗以取禽兽,主祀弧星,世掌其职,赐姓张氏。后世张氏后裔所修张姓族谱、张姓家谱多有沿用此说者。
清乾隆甲寅重修裕裔堂版《张氏家谱》卷三《受姓渊源考》云:“张氏出自黄帝轩辕氏,生少昊金天氏,又号青阳氏,第五子挥始制矢,官为弓正,主祀弧星,世掌其职,赐姓张氏。”
持张挥黄帝之子说的有《广韵》(下平声十阳)、马骗《绎史》等,张氏后裔所修张姓家谱也有很多赞同此说。
中国人姓氏之得皆有渊源,而且遵循一定的原则。姓氏命名的原则概括起来有以国、邑、乡、亭为据的,有以人之名、字、出生秩序、官、官名、爵、爵系、国符、技、事、谥、谥氏、邑系、邑谥、族、族系等等为据的。
张姓始祖挥之得姓亦基于上述原则。尽管在张挥是黄帝之子还是黄帝之孙这一问题上,古文献记载各持一端,但具体到张挥本人的情况,则无大的分歧,都承认其制弓矢、官弓正、祀弧星这一基本事实。然则,细心的读者还会从我们前引文献中发现,记张挥之得姓,有“观弧制矢,赐姓张氏”,“始制弓矢,官为弓正,主祀弧星,世掌其职,赐姓张氏”和“性长弓矢,善张纲罗,世袭其职,因赐姓曰张”等微小区别。据此,我们可以说挥之得姓为张,是以技即职业为姓,也可以说是以官为姓,或者记作以职官为姓。
春秋时由周文王的姬姓后裔所建的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始祖张挥传21世,历数百年,大概到商代初期,出了张嵩,字仲山,任御驾将军,后封为济国公。他生有张亮、张奉、张文、张进四子。这些仅见于世系而不见于古文献。
再传30代至51世祖张仲,字忠嗣。他与尹吉甫共同辅佐周宣王中兴周王朝。生有张象、张宜二子。据史籍记载,张仲生活在周王朝实行共和行政的前后。当时周厉王因大行无道而被国人推翻,逃出王宫,朝中大臣就公推共和伯代行天子之职。共和元年(前841)是我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14年之后,周厉王病死于彘(今山西霍县),共和伯请太子姬靖即位,史称周宣王。周宣王依靠一批大臣,重振国势,征伐戎狄,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历史上被称作“宣王中兴”。
张仲之后,张姓先民有很多人载人史籍。如《左传》在成公二年(前589)记有手和臂肘被箭穿连,仍奋力推车,冲向敌阵的张侯。昭公二十一年(前521)有怒杀华多僚的宋国大臣张句。另外,还有张良的先祖张老、张(走翟)、张骼、张抑朔等人,他们籽在下一节中进行介绍。
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前403),晋国的韩、赵、魏三家世卿升立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它标志着中国进入战国时代。这个时期,张姓先民们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如魏国人张仪西走秦国,合纵连横,大展其才能。而楚国则有大臣张旄,曾出奇计让楚王将充当秦国使臣的张仪赶走。齐国有张丐,说服鲁国在齐楚战争中保持中立。但张姓先民主要还是以原晋国属地为其建功立业之所。在赵国,张孟谈策反韩、魏,反击智伯,一举解晋阳之围。魏有张丑力谏,阻止张仪为秦国在魏国开展外交;张倚出使赵国,使赵国在秦魏交战中倾向魏国。韩有张去疾、张谴及张良的祖父张开地、父亲张平等。
秦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强的国家,在那里也出了一个很有名的张姓先民——张若。秦惠文王于公元前316年派大将司马错率兵攻占四川,贬蜀王,派张若为蜀国守。上任伊始,他迁移秦民万家人川,实行农垦,发展生产。又与张仪一起共同经营成都,按照秦国都城咸阳之制建有里闾、下仓、市肆、官舍、楼宇等。又设置锦官、盐铁官,发展官府手工业,为增强秦国国力作出了重大贡献。公元前285年,秦国废除巴、蜀侯国封号,改设蜀郡治川。张若因功被任命为首任蜀郡郡守。 根据史书记载和专家考证,出自濮阳的姓氏有三百二十个,其中张、范、姚、秦等七个姓氏的根源在濮阳。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挖掘姓氏文化资源,纪念张姓始祖挥公。
濮阳县姓氏研究修建了张挥公园。公署规划占地面积600亩,主要建筑有挥公墓、挥公碑、挥公像。挥公墓直径20米,基座高2.6米,土球顶高5米。墓基采用料石砌筑,内设8根钢盘混凝土构造柱,两道圈梁,土球植了草坪。墓周围修筑宽为8米的环型路,路外围采用毛石浆砌挡土墙,路面用青石板铺设,并设花池,栽植树木花卉。墓南20米为小广场,面积400平方米,广场南端安装12步青条石台阶,宽8米。(编辑: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