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河南干部网郑州 讯: 2016年9月14日中午12时30分,国画大师刘石平与世长辞,享寿96岁。听闻这个消息后,刘石平的老朋友,也是他的知音——任再禄老人看着家中满墙的旧友画作,陷入了回忆中。
“2005年,我们在蟒河口‘二翁草堂’相见时,他衣衫褴褛,生活艰苦……”任再禄说,刘老一生没有结婚,孤身一人直至辞世。他的一生可用“苦”字概括,但他对生活并无怨言,只是做着自己终生所爱的事,用作品说话。( 文怀沙为刘石平艺术馆题写馆名)
得知刘老去世的当天下午,济源晨报记者与他的生前好友任再禄老人取得了联系。老人的家现在是刘石平艺术馆,从客厅到卧室,挂满了刘老的画作,有山水花鸟画、西画水彩画、京剧人物画等。
他画的风景画,仿佛能使人走进去,呼吸到里面的空气;他画的京剧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包公睁目的威严、隐士的清高淡泊、醉鬼的癫狂无赖,被轻松的用笔和稍有夸张的造型活脱脱地刻画了出来,耐得人看,经得起赏。 任再禄老人介绍,刘老是个奇才,有极高的美术天赋,油画、国画、水彩画、水粉画无不涉猎,恣意挥洒,惟妙惟肖,常有神来之笔,令人叹为观止。
2008年,在人民大会堂,刘石平被评为中国收藏界十大人物之一,接受了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采访。他的画作引起了国学大师文怀沙、阎正等国内外一些学者、艺术家和收藏家的关注。
“刘石平艺术馆就是文怀沙题名的。他和刘老虽从未谋面,但心意相通。”任再禄老人说,“意得宁论晚,心交不待言”就是文怀沙专门为刘石平老人写的。
拜师丰子恺、林凤眠 ,与吴冠中师出同门。
《林中鹿戏》
《王屋山原始森林》 由于对京剧和书画的共同爱好,1985年,任再禄老人就与刘老结为了知音。2005年,听闻刘老隐居在蟒河口“二翁草堂”,他便登门拜访,并见到了同样钟情京剧、诗词的宗福元先生。刘老与宗老同住一屋、同吃一锅,日子虽然清贫却怡然自乐,不亚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在。
刘老是轵城镇绮里村人,1921年出生。受父亲的熏陶和天性使然,他从小就特别喜欢画画。高中毕业前夕,他对绘画已到了痴迷的程度。那时,他便下定决心报考美术院校,以便继续深造。1943年,他长途跋涉到了重庆,几经周折,如愿考上了当时的最高艺术学府国立艺专(中国美院的前身),正式开始学画。
《打鱼杀家》 在校期间,他受教于丰子恺、林凤眠等艺术大师,并与吴冠中等艺坛重量级人物同出一门。这一串名字汇成了灿烂星河,当年的刘老沐浴其中,为他一生的挚爱做了雄厚的铺垫。
刘老一生从事美术事业,擅长西画,后改国画,尤擅画京剧人物,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他的画讲究抓准人物的思想感情,并力求恰如其分地表现,作品拿捏到位。凡是他觉得可以入画的,都会毫不吝啬地用其平实之笔收录画中。
一生淡泊名利,为人谦逊低调
在刘老的绘画生涯中,他创作的作品有上千幅。然而,他的名字却鲜为人知。任再禄老人称,这和刘老内向、讷言、谦逊、不肆张扬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看到老朋友终日隐居山林作画,鲜有人问津,被他的才艺和人格感动,任再禄老人决心将他宣传出去。在他看来,刘老的作品不应该被埋没在深山中。于是,退休后,任再禄老人就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帮助刘老出书中。2007年,他出版了第一本画集《刘石平水彩画集》,紧接着又先后出版了《奇人奇画刘石平》《中国京剧》等6种刊物,花费30万余元。任再禄的老伴透露,为出版这些刊物,任再禄往返于北京不下20趟。
说起这些往事,任再禄老人笑道:“退休后,他都围绕着刘老转,做起这些事来总是精力充沛,晚年生活也因此更加丰富。” 【 附录 :作为乾陵的主人和中国的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的名号似乎更胜其夫唐高宗。据说武则天小时候就有异相。当时名闻天下的星相家袁天罡曾到武家赴宴。席间, 武士彟请袁给家人相面。袁天罡看了夫人杨氏后,说:"夫人骨法非常,必生贵子!"看了武氏二子元庆、元爽后,说:"此二子官可至三品,但并不富贵终身!" 这时,乳母抱着身穿男孩衣服的武则天走了出来。
袁天罡上前审视了一会儿,说:"此小郎君神色非 凡,不易知晓,让他走走看。"于是,乳母把她放在地上。孩子走了几步,袁天罡又让她抬头看,大惊道:"此子龙睛凤颈,伏羲之相,必极显贵!"袁天罡又从侧 面将孩子审视了一会儿,又惊奇又遗憾地说:"可惜是郎君,若是女孩,当为天下主!"】 武则天一生雄心万丈,巾帼不让须眉,怎么会在死后甘心放弃帝号,和唐高宗合葬呢?这既是她的明智之举,也是不得已为之的选择。当年武则天为了争夺皇位, 用尽了权谋手段,几乎使整个李氏王朝不复存在。一旦武则天另设陵墓,伍子胥鞭尸复仇的故事很可能又会重演。而如果她选择与高宗合葬,既可以避免身后惨遭羞 辱,又可以陪伴高宗,永享子孙后代的香火祭祀。
而关于乾陵的选址,也和这位女皇执政扯上了关系。关于乾陵的选址,有这样一个有趣的传说:唐高宗登基不久,就派自己的舅父长孙无忌和专管天文历法的太史令李淳风为自己选择陵寝之地。一日,二人寻视到梁山上,只见此山三峰高耸,主峰直插天际。
东隔乌水与九嵕山相望,西有漆水与娄敬山、歧山相连。乌、漆二水在山前相合抱,形成水垣,围住地中龙气。梁山乃是世间少有的一块"龙脉圣地"。长孙无忌 和李淳风选好陵址后,回京禀报高宗。袁天罡听说后,极力反对。原来他曾为高祖选陵址到过梁山,深知此山风水的优劣之处。
他对高宗说:"梁山从外表上看是一块风水宝地,但细看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是梁山虽东西两面环水,能围住龙气,但与太宗龙脉隔断,假如百姓选祖茔於此,是 可以兴盛三代,但作为帝王之山陵址,恐三代后江山有危。大唐龙脉从昆仑山分出一支过黄河,入关中,以歧山为首向东蔓延至九嵕山、金粟山、嵯峨山、尧山。 今太宗已葬九嵕山,为龙首。陛下不可以后居前,况梁山又非龙首,而是周代龙脉之尾,尾气必衰,主陛下治国无力。二是梁山北峰居高,前有两峰似女乳状,整 个山形远观似少妇平躺一般。陛下选陵于此,恐从此后为女人所控。三是梁山主峰直秀,属木格,南二峰圆利,属金格。三座山峰虽挺拔,但远看方平,为土相。金 能克木,土能生金,整座山形龙气助金,地宫营主峰之下,主陛下必为金格之人所控。
当初乾陵的选址,也和女皇武则天执政扯上了关系 :( 依臣愚见,若陵址定于此山,陛下日后必为女人所伤!"然而高宗还是毅然选择了在梁山建陵,袁天罡一听,仰天叹曰:"代唐者,必武昭仪。"他怕将来受牵连,就辞官不做,出外云游去了。)
然而传说毕竟是传说,据文献记载,弘道元年高宗死后,陈子昂等人极力主张在洛阳设置陵寝,但武则天遵照高宗"得还长安"的遗愿,在关中渭北高原选择了吉 地,命吏部尚书韦待价为山陵使,户部郎中韦泰真为将作大匠,动用兵士和民工20余万人,按照"因山为陵"的葬制,将梁山主峰作为陵冢,在山腰凿洞修建地下 玄宫。《新唐书·陈子昂传》载:"山陵穿复必资徒役,率癯弊之众,兴数万之军,调发近畿,督扶稚老,铲山背石,驱以就功。"
武则天于神龙元年病故后,中宗皇帝满足母后"归陵"的遗愿,力排众议,命人挖开乾陵羡道,启开墓门,于神龙二年五月将武则天合葬入乾陵玄宫。至此以后,乾陵作为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唯一一座一陵葬两帝的陵园立于梁山之上,而尘封的木门也再也没有向世人开启过。 乾陵地宫的大门一封就是1300余年,大门之内锁住了大唐盛世的繁华和不为人知的多少秘密……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梦寐以求,想弄清其中的奥秘,但是 由于缺乏文字记载和考古资料,时至今日,人们对乾陵地宫仍然是不甚了解。毫无疑问,在进行科学发掘之前,要完全揭开乾陵地宫的神秘是不可能的。不过,我们 可根据文献和考古资料所披露的蛛丝马迹,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地宫探秘:从现存的文献资料记载中得知,乾陵外部有一条沟通地宫的"羡道",又叫"诞道"。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隧道。这条隧道是由堑壕与石洞两部分构成的。两段交 接处便是地宫宫门的所在。1959年至 1960年,考古工作者曾两次对乾陵隧道进行了勘查与试掘,特别是1960年3月对隧道进行了大面积揭露。
揭露的情况表明,乾陵的这条隧道露天部分全长 63.10米,宽3.9米;位于梁山主峰南面中腰部脊梁偏东处。呈斜坡形状。内部结构是用一至二吨重的长方形石条叠彻,共叠砌了39层。表层约用410块 石条,石条与石条上下、左右之间均以铁细腰挂板、铁棍拴拉,然后再在其缝隙之间浇灌铁浆,从而使石条之间不能移动,成为一体。
通过隧道,进入宫门。根据文献记载,唐太宗昭陵的石门达五重之多。乾陵地官石门有多少,不得而知,不过可以肯定,地宫的石门一定是坚固可靠的。进入宫门便可以到达墓室。 墓室是地宫的主体根"号墓为陵"的懿德太子墓推测,乾陵地宫墓室至少是前、中、后三室。从唐人的宇宙观和已发掘的王公大臣、皇亲国戚陪葬墓分析,墓室的 结构当是上园下方,顶部为穹隆式,底部是四方形。至于墓室的大小,目前尚无具体材料可资说明。可以想象要比永泰公主、懿德太子墓室大得多。
地宫里有些什么东西,这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从《唐六典·大唐元陵仪注》文献中,我们可获得一点信息。首先,地宫的中室或中部有"棺床","棺床" 上放着皇帝的"神宫",即棺椁。棺材的底部有防潮材料及珍宝之类。上加"七星板",板上有席、褥,旁置衣物及硅、璋、壁、琥、璜等"六玉"。
皇帝身穿12 套大敛之衣,口含贝玉,仰卧于褥上,面对棺盖。棺盖内侧镶有黄帛,帛上画着日月星辰及龙鱼等物。其次,后室或后部设有石床,石床周围放置衣冠、剑佩、千味 食及死者生前的玩好之物。第三,前室或前部则设有"宝帐",帐内设有神座。神座之西,放着玉制的"宝缓""谥册"和"哀册"。神座之东放置一些"玉币"。
除此之外,地宫里还置有"白佩""素幡"和"明器"等。从武则大所撰写的《述圣纪碑》碑文中考证,地宫里还有不少珍贵书籍和名人字画。而最让世人感兴趣的就是那件顶尖级国宝--《兰亭序》。史书记载,《兰亭序》在李世民遗诏里说是要枕在他脑袋下边。 那就是说,这件宝贝应该在昭陵,而不在乾陵。可是,五代耀州刺史温韬把昭陵盗了,但在他写的出土宝物清单上,却并没有《兰亭序》,那么十有八九《兰亭序》就藏在乾陵里面。乾陵一带的民间传闻中,早就有《兰亭序》陪葬武则天一说。
更有资深的文物工作者推算:保守一些说,乾陵地宫里的宝贝最少有五百吨!据史料记载,埋葬唐高宗的时候,随葬品的价值就占了全国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20多年后,武则天驾崩,她的儿子又将全国三分之一的金银珠宝随她带进了乾陵。另外,史书上还有明确记载,唐高宗临死时,特意留下遗言,要求将他生前所喜 爱的字画全部陪葬。由此推断,在乾陵地宫出土五百吨的文物并不是没有可能。
无言胜万语的无字碑: 在乾陵墓前立有两块高大雄浑的石碑,西面是"述圣记碑",由武则天撰文、唐中宗书写,8000余字的碑文虽然主要是歌颂唐高宗的功绩,其实也是武则天在借机抬高自己。东面是武则天的"无字碑",碑由一块巨大的整石雕成,碑头雕有8条互相缠绕的螭首,饰以天云龙纹。
根据乾陵建筑对称布局的特点,"无字碑"与"述圣记碑"显然是在高宗去世时由武则天同时主持竖立的,那么,这块"无字碑"自然是武则天预先为自己准备的"功德碑"。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块功德碑上竟然空无一字。1000多年来,人们对此有种种说法,最主要的说法有三种。一说武则天认为自己功高德大,不是文字所能表达的。在武则天看来,自己虽是女人,但高宗平 庸,自己的才能绝对优于高宗,而且她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这应该算是她的一大政绩。可惜的是,当时有很多人认为她是抢了大唐江山, 是叛臣逆贼,对于她的功劳视而不见。因而,武则天要把自己的功劳让后人去评述、去记载,于是就有了无字碑。
二说武则天自知罪孽深重,刻了碑文恐怕更招世人辱骂,还是不写为好。也有人认为,武则天建立大周朝之后,内心感觉愧疚不安,一心想在自己死后将江山归还 李氏。但由于自己称帝的这段经历,使她对自己死后的境遇没有信心,更害怕世人责骂其篡位之罪,因而留下无字碑借以自赎。
三说武则天想让后人去评说她的一生。这种说法与前一种说法恰恰相反。武则天对自己一生还是颇感自豪的。作为一个女流之辈,能在政治斗争中脱颖而出,并到 达权力的巅峰。她要后人客观地评价她的文治武功,雄才大略,而与自己有利益冲突的儿子李显肯定不会对自己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鉴于此,武则天要将无字碑 交与后人,就是要让后人对自己一生的功过是非作出评价。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已经刻上了文字,但又被唐玄宗令人磨去,目的是为了彻底消除武周政权给李唐政权带来的耻辱。